服事至微小的
今日,讓我們一起來關心公義和平與人權的議題。
願我們能夠發揮謙卑、助人的精神。彼此服事來成長。特別是服事在至微小的身上。
馬太23:1-12耶穌在警誡法利賽人,要自我謙卑。
「你們當中誰是最偉大的,誰就得作你們的僕人。上帝要把自高的人降為卑微,又高舉甘心自卑的人。」(11-12)
這是一種服事的態度,學習耶穌的謙卑來服事。
這段經文論到在最後的審判
這是上帝的審判,那日,當頭對面的時候,我們要如何來面對呢?
聖經說:要「服事在至微小的身上」,如此就是服事主耶穌基督了。
我們會說:這一切的誡命我都守了;或者是,我都沒有空,經濟又不好,你要阮怎樣呢?
耶穌教我們去行。也就是“透過愛兄弟姊妹的行為,才能體會愛煮的意義。”
這不適容易的事情啊! 通常我們愛自己,勝過愛其他的人。
關心自己。寧可甚麼都吃,就是不吃虧。台語諺語有句:人心不足蛇吞象 常想以小博大貪心到最後是大損失。
耶穌的道理卻是大不同。他以自己來做表率。
上帝成為人---- 成為卑賤的人。
愛所有的人---- 而不是只愛值得愛的人。
犧牲自己------- 為所有的人。
他要我們來學習祂 就是服事那至微小的。
台灣的宣教歷史
許多人願意犧牲,受苦,甚至於是死後葬在台灣。
今日,有多少人為台灣受苦呢?
《教會是定根於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成為盼望的記號。》面對時代的變遷,我們要隨時儆醒。
教會的角色是甚麼呢?
{教會親像一塊桌}這是駱維道博士所編寫一首詩歌
其中第一段描述著:
教會親像一塊桌,一塊完滿圓桌,它無錢後無大細,無分高低仰角落。看逐人合一聚集,用疼契合相和。
一本小冊子描述台灣的宣教師的感人故事,正是跟隨主耶穌的美好腳踪。
彭蒙惠的真實故事 由葉薇心 執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