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8日 星期日

浪子的故事 ──愛,接納

  浪子的故事是聖經中的一段故事

 大家可以去看路加15章


再思的這一小段落。

「浪子吃了豬所吃的豆莢。

大兒子從田裡回來,聽到有宴會的聲音,知道原由後很生氣。」


這一個故事有提到「豬」」等等

有隱喻的含意。

這裡用動物來比喻人的心靈比較脆弱的時候,例如哀傷或是生氣。


1.首先看第二兒子

二兒子流浪在外頭已經是花費所有的。所以,吃豬一樣的東西是窮苦潦倒的慘狀。

心靈是哀傷,絕望的狀態,在那當下,他心裡猛醒。 到底到麼情況下會 「猛醒」呢?

一無所有, 

或是在失去財務自由

或是在身體失去自由的狀態之下。

原本是有的,後來剩下幾乎沒有,只剩下一絲氣息的狀態。


2. 接著看老大

故事有提到,眾人為二兒子慶祝回來時,他從田裡回來,

回來的時候聽到有宴會的聲音,在知道原由後很生氣。

從「田裡」回來,這個老大從事的事業可能是畜牧,因為在他和父親對話中有提

到「山羊羔」 ,宴會也是有「牛犢」的。

老大心是生氣的狀態,有強列的被剝奪了的感覺。

二兒子沒有參與顧家的工作,

沒有參加顧父親的事,

而且是分家產,並且開費所有,

(以後,搞不好還要養他)

心中一定是有著「大大不平衡」的感受。


3. 在這當中是如何平衡

父親是扮演了 這一個平橫的角色。

 有愛,接納與赦免, 讓雙方可以取得一個平衡的心理,讓雙方可以接受。

兩兄弟聽得下去,而且可以坐下來一起吃飯。


否則, 回家的弟弟與生氣的老大哥豈不是一直會吵架嗎?

大哥也是在氣噗噗中接納嗎?

故事沒有再繼續下去,

但是,現實的社會生活當中一定是有許多的劇本演出。


「愛,接納與赦免」讓我們受傷的心靈可以平衡,

老大的吃醋和第二兒子的迷失和悔改,

各有他們的不足之處,也有知道煞車,良心發現的時候。


老爸的適時出現,所展現的「愛,接納與赦免」

讓受傷的心靈可以平衡。

現實生活中,有林林總總的故事。

你覺得如何呢?





沒有留言:

等待救主降生

  宣召 : 詩篇 5:3 題目 : 等待救主降生 聖經:詩篇 130:1-8 彌迦書 5:2 聖詩 :41(1,2,3,7),75, 386 啟應文 :22   一、   請安與祝福   兄弟姊妹平安 ! 今天是待降節的第一個主日,讓我們一起在思考待...